10月26日上午,天空突然飘起了鹅毛大雪,纷纷扬扬的雪花中,中国建材集团玉树捐建工地上,事情人员依然忙碌着,刚刚卸下559箱地板砖,又开始加紧装置楼板……这是玉树工地上忙碌又平常的一天,也是中国建材援建项目开工建设的第45天。因为地处高原,玉树空气稀薄干冷,含氧量只相当于平原地区60%,10月以后气温骤降,不期而至的大雪、狂风甚至霜冻,以及头疼、胸闷、乏力、呕吐等高原反应,给捐建项目组成员身心带来了巨大的考验,但这些都没有摆荡中国建材援助玉树人民的热情与决心。
2010年4月14日0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爆发7.1级地动,两千余人遇难,近十万人失去家园。玉树人民遭受的灾难牵动着十万中国建材人的心。中国建材集团立即决定为青海玉树灾区捐建一批价值500万元的永久性新型抗震节能衡宇,由加入过汶川地动重建项目的北新集团北新集成衡宇公司制定施工组织计划,精心安排,加班加点进行生产协调。
玉树地处藏区,捐建项目从着手设计开始就充分考虑藏族民族民俗,经过与青海省住建厅、国资委以及玉树州有关部分的重复商量、交流,最终确定了捐建计划:在甘达村、禅古村捐建总面积700多平方米的村民综合运动中心(党员运动中心),为外地居民提供村级医疗室、图书阅览室等优质的公共效劳设施。
9月6日,北新集团副总经理赵雁鸣率领着灾后重建项目组从北京出发,驱车三千公里,紧急奔赴玉树灾区,在青藏高原上打响了一场艰巨的抗震救灾攻坚战。
为了争取时间,初到高原的项目组成员没有片刻休整,立即确认具体施工所在,迅速着手前期准备事情:与外地相关政府部分相同设计和施工计划;与施工方协商报价,确定项目预算;到省住建厅指挥中心治理项目手续……8天后,简短的开工仪式就在禅古村施工现场举行。当天,禅古村项目就进行基础开挖,2天后,甘达村项目也开始动工。
项目组驻地就在禅古村工地现场,没有任何取暖和供水设施、没有卫生间、没有淋浴室……虽然条件艰苦,但各人格外珍惜,一起入手,搬来了用模板做的床,铺上被褥就有了“起居室”。与工人们吃住在一起,很快与工友们打成一片。
禅古村、甘达村两个项目位于结古镇的两个偏向,相距20多公里。震后的玉树地区路面凹陷,随处都在施工建设,工程车辆充满门路,晴天漫天飞尘,雨天泥泞难行,路上时常有牦牛和山羊穿行游弋。但为了包管项目进度,项目组每天都要在山路上往返数小时,奔忙在禅古——结古镇——甘达三点一线上,在紧张的工程进展面前,每个人都被磨炼得格外“强悍”。
停电也是工程建设的一大障碍。由于玉树地区电力供应仅靠外地八座小型水电站供应,其中五座在地动中受到差别水平的损坏,仅有三座勉强运行。大规模施工建设加剧了电力紧缺,停电成了常态。别的,人员缺少也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外地工人大都没有接触过新型抗震节能衡宇体系,需要紧急培训。
但困难并没让中国建材援建项目组退缩,而是越发引发了各人战胜苦难、包管工期、为玉树人民提供高质量工程的斗志和决心。项目组经过多方协调,为两个工地划分派置了发电机;勾颖本⑺拇ǖ鹊爻榈骷际踔鞲杀几坝袷髑跋,加紧施工人员培训,包管工程的顺利开展。
每天,在第一缕照耀圣洁雪山的阳光中开始事情,又迎着阵阵寒风、顶着满天繁星回到驻地;挂岚才藕迷饺盏氖虑,向总部发出当天的事情报告,时常要事情到深夜。工程建设的事务琐碎而又紧急,每个人都成了多面手和“救火队员”。项目组每个人都身兼多职,从开车到谈判,从质料采购到现场监督,都能得心应手。
项目经理孙磊,在项目考察阶段即有明显的高原反应,但他依然主动请缨奔赴一线,出发前向党组织正式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以坚强的意志坚守在捐建现场,制作项目预算、确定工程图纸、与工厂重复相同……忙碌让他忘却高原反应的痛苦,和对亲人的忖量之情。郭帅麒刚刚结业加入事情,才走出校门的他没有同龄人常有的娇气与自负,而是怀着一腔热情毅然投入到工程一线……和他们一样,项目组每一位成员为了圆满完成捐建任务,都坚守信念,克服了种种困难,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此时,玉树已是严冬,但捐建项目组依然夜以继日的奋战着,不敢有丝毫懈;在北京,事情人员也在加班加点赶制质料,以包管项目质料供应。项目建设已进入冲刺阶段,两座具有藏式作风的村民运动中心在雪山的映衬下,已经拔地而起。它默默讲述着中国建材人的拼搏与贡献,讲述着中国建材对玉树人民的深深关爱和满腔热忱。